秦国灭赵:史上将星如云的赵国为何打不过秦国?

  公元前228年,秦将王翦率军攻击赵军,大败赵兵,杀赵葱,颜聚逃亡。秦军于是攻陷邯郸,俘虏了赵国国君赵迁。秦王政亲自驾临邯郸,将过去与他母亲家(赵姬)有仇怨的人全部杀了。然后回驾,经太原、上郡返归秦都咸阳。至此,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灭亡。将星如云的赵国为什么打不过秦国,最终走向灭亡?原因很多。这些原因,大致上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。从外因来看,诸如秦国的强大、各诸侯国无法一致抗秦反而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、赵国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利以及天灾、瘟疫等,都可以算是外因。

  这些外因大多是不以人的意志——至少是不以赵国的意志为转移,所以我们这里不多谈。我们重点来看看赵国灭亡的内在因素有哪些?赵国的政局不稳,在战国七雄中是出了名的。赵国自公元前403年成为诸侯国,到公元前228年灭亡,在175年的时间总共有10代王侯,而在这10代王侯中竟有5代王侯经历了政乱,分别是:

  1、赵敬侯元年(前386),赵朝作乱;2、赵成侯元年(前374),公子赵胜与成侯争夺君位;3、赵成侯二十五年(前350),成侯去世,公子緤与太子肃侯争夺君位;4、赵惠文王四年(前295),公子赵章与赵惠文王争夺王位;5、赵悼襄王时期,废掉正妻所生的长子赵嘉,将赵迁立为太子。在这五次赵国政乱中,公元前295年那次政乱的危害尤其大,赵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雄主赵武灵王,便是在那次政乱中被活活饿死的。赵武灵王的去世,给赵国整体战略的实行和推进,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。

2.png

  赵国历史上,最为强盛、最为风光的时期是赵武灵王的中后期。那时,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变革,军力达到空前强盛。赵国凭借其强大的军力,不仅南征北伐,打胡人、灭中山,甚至还直接影响到了燕国、秦国的王位继承问题——燕昭王和秦昭襄王能够当上国君,与赵武灵王的扶持分不开。不过,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革是不全面的,与秦国的商鞅变法相比,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。商鞅变法,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,从君王奉公守法到普通百姓的家居生活,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变革。

  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变革,主要是在军事方面。所以,赵国强盛起来得只是军力,未能像秦国那样,让国力也真正强盛起来。正因为国力不强,所以赵国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,在长平之战后,赵国就一路下滑。长平之战,是赵国由强转弱的分水岭。长平之战赵国之所以惨败,根本原因就在于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。正因为赵国国力不强,所以赵国希望能够速战速决,所以以赵括换廉颇,所以要向齐国借粮,所以赵括断粮46天……

  一个国家的强大,历来都需要文武并重。我们看历史上的那些强国或盛世,哪个不是文臣武将荟萃?就说战国七雄,魏国的魏文侯时期:文有李悝、翟璜等,武有乐羊、吴起等;而在秦国,文臣武将更是群星璀璨:文有商鞅、张仪、范雎、李斯等,武有司马错、白起、王翦、王贲等。

  赵国民风强悍,能征善战的武将辈出。赵国的武将除了廉颇与李牧外,还有赵奢、 韩徐、楼昌、乐乘、庞煖、司马尚等等,可谓将星如云。战国四大名将白起、王翦、廉颇、李牧,秦、赵各占二席,这不是没有道理的。或者我们换句话说,如果只是论武将,赵国不会输给秦国。赵国输给秦国的是在文臣方面。 赵国的文臣都有谁? 牛畜、太戊午、 肥义、蔺相如、虞卿……这些人之中,除了蔺相如比较出名外,其他几位,有的朋友恐怕连名字都没听说过。这不是因为我们孤陋寡闻,而是因为这些人比起秦国的那些文臣,实在差太远了。

  赵国重武轻文的结果是,武将普遍傲娇,甚至到了不听国君号令的地步。赵国的两大名将廉颇和李牧,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。公元前245年,悼襄王命令乐乘接替廉颇, 结果廉颇居然领兵攻打乐乘,致使乐乘逃跑,而廉颇自己最后也逃亡到魏国;公元前299年, 赵王迁命令赵怱、颜聚接替李牧、司马尚统兵,结果李牧拒不接受命令,最后才被杀掉。

3.png

  赵国10任王侯,称得上奋发有为的,当数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——但赵武灵王壮年退位,废长立幼,导致长子赵章与幼子赵何发生内乱,自己身死,实际上也称不上明君。除此之外,赵孝成王贪图韩国上党,仓促与秦国爆发长平之战,临阵以赵括替代廉颇; 赵悼襄王立妓女为后,废赵嘉立赵迁等,都是昏聩之举。至于赵国的最后一任国君赵王迁,更是昏聩无能,荒诞不经。

  国君昏聩,必然造成奸臣当道。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奸臣之一郭开,便出现在赵国末期。大家熟悉的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的故事以及上文提到的赵王迁以赵怱、颜聚接替李牧、司马尚统兵等事,都与郭开有关。赵国朝政交由像郭开这样吃里扒外的奸臣把持,岂能不灭亡?!李牧,是赵国的最后一根顶梁柱和最后一块遮羞布,当赵王迁听信郭开谗言,联合上演撤换李牧闹剧后,赵国的大厦终于轰然倒下,剩下的只有丑陋与不堪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» 秦国灭赵:史上将星如云的赵国为何打不过秦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