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 78 篇文章

标签:清代 第7页

清代“入股”当官:当亲随比当官更容易得到好处

纪晓岚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借鬼吏之口说:“一曰吏,一曰役,一曰官之亲属,一曰官之仆隶。其四种人,无官之责,有官之权。”与纪晓岚同时代的邵晋涵也说过:“今之吏治,三种人为之,官拥虚声而已。三种人者,幕宾、书吏、长随。”不论是纪说的“四种人”,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56)
清朝皇帝的“游乐场”:清代皇帝避暑有专用的场所-历史故事

清朝皇帝的“游乐场”:清代皇帝避暑有专用的场所

南苑在北平永定门外,又名南海子,在明朝就为皇帝狩猎之所。周围一百二十来里,近东北角处,有行宫一所,近东南角有阅兵处,名曰晾甲台。清朝进关,亦在此狩猎,又建行宫两处,较大者在西北边,地名怀坊,小者曰围河。于是怀坊之宫曰新宫,前明建者为旧宫。在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61)
解密清代最穷的官员群体:教授们靠屠户给钱度日-历史故事

解密清代最穷的官员群体:教授们靠屠户给钱度日

 清代有一类官被称为教职,在府一级为教授,在县一级为教谕和训导。但从七品到八品的小官,老百姓分不出来,统称他们为教授。教授的官阶,在百姓看来也不低了。不仅作为吏的书吏不能比,也高于杂佐官的典史和巡检。但是,教授们的日子过得却远没有这些基层小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53)
揭秘清代盐商生活  资金周转不灵可向朝廷借钱-历史故事

揭秘清代盐商生活 资金周转不灵可向朝廷借钱

卖出去的是白花花的盐,换回来的则是白花花的银子。有钱的盐商们,当然要任性一把了。两淮盐政衙门的官员,每天吃饭就花费五十两银子,笔墨纸等杂项又耗费七十两。 本文摘自中国网,作者孔勇 两百多年前,一名因贪污罪被判入狱的清朝官员,面对铁窗,悔恨交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61)
清代方苞系桐城古文派鼻祖  因文字狱获罪受罚-历史故事

清代方苞系桐城古文派鼻祖 因文字狱获罪受罚

“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!”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。桐城派,又称桐城文派、桐城古文派,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、刘大魁、姚鼐均系桐城人,故名。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,其参与作家之众、播布地域之广、绵延时间达200年之久,皆为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60)
解密古代科举:当时的考生是否也要租“高考房”?-历史故事

解密古代科举:当时的考生是否也要租“高考房”?

  “高考房”。据说很普通的一间就得两千多;豪华一点的,还有四五千的呢!我心中暗想:这不是给孩子加压力吗?花了爹妈几千块,考不好可怎么办?假如孩子再有“择床”之病,通宵失眠,那才叫花钱找罪受呢!   古人好像没我们这么娇贵。那时的科举考试,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61)
清代“奴才”称谓考:曾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常见词汇-历史故事

清代“奴才”称谓考:曾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常见词汇

历史剧中,常见清朝官员对皇帝自称“奴才”,有的则称臣。查了一些资料,有的说,这是清朝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制度性措施,满人只能自称奴才,不能称臣,汉人则相反;有的则说,满人也可以自称臣。真实情况究竟如何?可否请专家解答一下。   学界对清代“奴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68)
清代皇家会在雍和宫熬腊八粥:两大锅粥花十万两-历史故事

清代皇家会在雍和宫熬腊八粥:两大锅粥花十万两

  腊八喝粥,这个习俗由来已久。在清代,百姓是如此,皇家也不例外。   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碗粥,能费多少钱呢?在普通百姓家,这个问题自然容易解决。毕竟,腊八粥的食材多是廉价之物,所费不多。对一般人而言,腊八这天,煮一锅粥,一家人同乐,并不是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64)
清代王家兄弟曾"联名高第" :最终双双进入翰林院-历史故事

清代王家兄弟曾"联名高第" :最终双双进入翰林院

  从宋嘉定十年(1217)至清光绪六年(1880),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,在这些状元名录中,有一个叫王以衔的人格外引人注目,因为在浙江湖州的状元名录里,也有一个名叫王以衔的人。他们都是乾隆六十年(1795)状元,授翰林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57)
清代严禁百姓养马:中国马球传承千年到此而止-历史故事

清代严禁百姓养马:中国马球传承千年到此而止

  马球,出自波斯,经吐蕃传入中原后,大盛于唐,一说汉代或已有之,曹植《名都篇》中有诗曰:“连骑击鞠壤,巧捷推万端”,或可为据。   马球也叫“波罗球”,唐太宗李世民曾得之,但为表示不玩物丧志,将其烧毁。然而,它很快在贵族中流行开来,长安的...

历史解密 阅读(6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