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曹操曾任济南国相三年多竟整饬十县奸宄逃窜
魏武帝曹操(公元155年7月18日~公元220年),字孟德,小名阿瞒、吉利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。 汉灵帝中平元年(184年),由于在镇压黄巾起义之中“有功”,曹操由骑都尉升任济南国国相。...
魏武帝曹操(公元155年7月18日~公元220年),字孟德,小名阿瞒、吉利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。 汉灵帝中平元年(184年),由于在镇压黄巾起义之中“有功”,曹操由骑都尉升任济南国国相。...
曹操不仅成功的掌控朝廷,而且行走于戎马倥偬之间,居然诗兴大发,笔耕不辍。 曹操是个英雄,他大气磅礴,虽出身宦官家庭,可是靠着自己的拼搏,终于在那样的乱世中迅速崛起,最终成为一代霸主,挟天子以令诸侯,成为名副其实的当权派。 那么天...
刘备说“汉贼不两立,王室不偏安”,是希望蜀汉后继者不要偏安一隅,恢复大汉的基业,然而到他儿子刘禅这辈儿时,就已经忘到九霄云外,唯有诸葛亮,成了孤独的殉道者,始终以恢复汉室为毕生追求,面对强魏,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。我们常拿司马懿来比诸...
曹操和张飞是三国时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,然而最近却有研究人员提出:这两个分处不同阵营的死对头竟然是亲戚!据四川《天府早报》报道,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、中国《三国演义》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近日透露出这一惊人发现。 “这并非奇谈,而是实实在...
一、军事未解之谜:曹操刻意用青梅解刘备之馋,以金银衬关羽之义 《三国演义》中有两个很有趣的情节:第21回曹操以几颗青涩的梅子宴请堂堂皇叔刘备,席间还一惊一乍地“煮酒论英雄”——吝啬、暴烈;第25回曹操以金银、美女、赤兔马款待凄凄降将...
据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记载,还在隆中躬耕期间,诸葛亮“好为《梁父吟》”,《三国演义》也这么写了。至于为什么,1800多年来,人们一直在辗转传抄,并未作任何解释。为了深究其原因,须得仔细察看《梁父吟》。 下面是《梁父吟》歌词原文: ...
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,官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败后,只得投靠刘表。而曹操为了得到服务于刘备的谋士徐庶,就偷偷地控制了徐庶的母亲,并称其母重病,让徐庶立刻去许都。徐庶得知自己此行将难以返还,就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诸葛孔明,并要求刘备亲自前往...
杨修(175-219),字德祖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东)人。东汉末期文学家,太尉杨彪之子,以学识渊博而著称。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,任郎中,后为汉相曹操主簿。杨修出身于世家望族,《后汉书》说“自震至彪,四世太尉”。而杨震正是“四知”拒贿(天...
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的动荡年代,曹操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,统一中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的“唯才是举”的用人机制。曹操为了能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,哪怕这些人把他骂得狗血喷头,他也“爱怜其才”,赦之不咎。然而,曹操却对几个有才的...
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,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,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,几乎无一岁不出征,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。 若论原因,最直接是看军事,击败袁绍后,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──赤壁以及汉中之役。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