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最早的“黄色歌曲”竟是孔子钦定的吗?

  导读:“郑声淫”是什么意思?一般认为,是郑国音乐淫秽的意思,用今天音乐审查术语来说,就是“黄色歌曲”。此说出自中国的大圣人孔子之口:“放郑声,远佞人;郑声淫,佞人殆。”这段“孔子曰”见于出于《论语·卫灵公第十五》(卷八),可以这么来理解:应查禁郑国的音乐,远离奸佞小人;郑国音乐淫秽,奸滑的小人很危险。言下之意,听些郑国的黄色歌曲,好人也会变坏。

  孔子怎么想起这事的?原来是孔子最青睐的弟子颜渊向他请教治国之道,作为老师的孔子遂说了这番话。虽然孔子仅是拿“郑声”来比喻治国之道,但却被儒学界认为是孔子斥责非正统音乐、诗哥的行为,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一起“黄色歌曲”之争。在古代中国,只有“雅乐”才被看成了优秀歌曲,这也是当年的“主旋律”,周时代,在正式场合要演奏《韶乐》、《舞乐》这些音乐,才被视为正派。而“郑声”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,不只如此,还会被当作一棵“大毒草”,要遭“打黄”的。因为诸侯国和广大“人民群众”不喜欢当时的主旋律,孔子便感慨成分,认为是“礼乐崩坏”,国将不国。

  郑声,到底是“声”?以《先秦诗经学史》的观点来说,“郑声,又称郑卫之音,是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术语。” “郑卫之音”,其实是郑国和卫国当年民间歌乐,即今天所说的民歌,是流行音乐。《诗经》中的好多诗歌,就是当年流行音乐的歌词。《诗经》共录有先秦时代诗歌305篇,故有“诗三百”之称。其中《国风》达160首,超过半数,涉及14个方国的民歌,这是《诗歌》中的精华部分。而《郑风》、《卫风》各有21篇、10篇,合计31篇,接近《国风》总篇数的五分之一,由此可见“郑卫之音”在当年是相当广泛影响和广泛群众基础的。

  “郑卫之音”如此受欢迎,却被评判为“黄色歌曲”,问题根源在哪?我看并不在音乐的本身和歌词的内容,而在诗歌诞生地,在政治意识形态。就与中国30年前将港台歌曲视为“反动歌曲”是一个道理。后来风靡全全国,至今在公众演唱会上翻唱不断的台湾邓丽君小姐演唱的歌曲,当年一概被定为黄色歌曲,就是这么回事情。原来,在位于今河南省境内的郑国和卫国,在早期是殷商民族聚地。周武王灭商后,在这片地域分封了几个诸侯国,分散商民力量,以防其作乱。但后来该地还是作乱了,平叛后些这块地方被分封于周武王的弟弟康叔,并予永久监管。因此,周人对郑卫这块地方是敏感的。

  所谓“郑卫之音”,实是商朝音乐、前朝遗声。这类音乐颇为讲究,从气氛上来说热情豪放,穿透有力,野性十足,大有现代摇滚的韵味,深受时人欢迎。殷商人,特别是上层人士爱享受,娱乐放纵是他们的必选,商代就是这在这样的“歌舞声中”遭周人灭国的。因为有此背景,商乐便成了亡国之声,是靡靡之音、步祥之音,周人希望远离之。为了吸取商亡国的教训,周朝创作、推出了自己的主旋律,这是就受孔子等正统学者推崇的一系列“雅乐”。

  “郑卫之音”被评判了“黄色歌曲”,还有一个容易被的原因,这就是偏见。从史料记载来看,郑国、卫国这些地方的女性在当年都比较时尚,比如化妆美容,在今天也未必是人人都接受的,但当时的郑国女性便特别喜欢抹粉,这种化妆手法在现代中国女性中尚有很大影响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中所谓“彼郑、周之女,粉白黛黑”,反映的便是这个史实,当时南方的楚王都惊呼自己从未见过中原有这么漂亮的美女。更出格的但这样的女人再美,但在说出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”的孔子眼里,她们都是“骚货”。自然,出自郑国女性之口的音乐,也要“黄”了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» 中国古代最早的“黄色歌曲”竟是孔子钦定的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