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神仙长生是嗤之以鼻的唐太宗,最后为何会被“长生药”毒死?

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英主,但他的死,却十分糊 涂,他竟死在一个古印度方士的手里,据《旧唐书·太宗纪》载,贞观元年(公元627 年)十二月,他对身边侍臣谈到:“神仙事本虚妄,空有其名。”唐太宗说,秦始皇上了方士的当,派遣数千童男童女随徐福入东海求仙药,结果一去音信全无;汉武帝求神仙,竞将女儿嫁给道家术士,到头来没有灵验,又大开杀戒。“据此二事,神仙不烦妄求也。”直至贞观十一年(公元 637 年)二月的一道诏书,唐太宗还说:“夫生者天地之大德,寿者惰短之常数。生有七尺之形,寿以百龄为限。”“虽复回天转日之力,尽妙穷神之智,生必有终,皆不能免。”唐太宗在贞观前期,一直显示出批判仙道方术的进步思想和生气勃勃的政治进取精神。唐太宗对神仙方士原本是嗤之以鼻的,那么,他是怎么让一个外来方士给害了呢?

  原来唐太宗的晚年,随着功业的隆盛与年岁的增高,也与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一样,开始愚蠢地追求长生,服食丹药。究其原因,太子承乾被废,魏王泰被黜,对他的思想刺激很深,甚至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。精神上的郁郁寡欢,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。以前很少服药的唐太宗,这时开始服食药石了。

blob.png

  《旧唐书·刘洎传》载,唐太宗于贞观 十九年(公元 645 年)秋末“辽东还,发定州,在道不康。年底,唐太宗退至并州休整,次年三月返回京师。由于长途跋涉,归程劳累,再加上战争失利,心情郁闷,回到京城后再次病倒。“上疾未全平,欲专保养”,为此下诏由太子李治处理军国大事。唐太宗的身体时好时坏,在连续一年多的时间里,唐太宗除了早年的“气疾”外,又相继患有胃病、感冒、风疾等多种疾病。积极的药物治疗未见好转,便滋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,寄托于方士的丹药,希望通过长生不老药收到奇效。 从外国引进丹药,大概是唐太宗的首创。

当唐太宗连续服食了一两年的道家丹药仍不见效后,就把眼光转向了国外的方士。大臣们为了迎合唐太宗的这种心理,向他推荐了天竺国(今印度)的一名方士。贞观二十二年(公元 648年),王玄策借兵吐蕃、泥婆罗,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,俘虏了其国王阿罗那顺与方士那罗迩娑婆寐。同年五月,王玄策将这个方士进献给唐太宗。从西方来的“洋方士”那罗迩娑婆寐“自言寿二百岁,云有长生之术”,宣称能配制金石秘剂。这个谎言打动了唐太宗期望康复、幻想长寿的急切心理。唐太宗对古印度方士的到来十分欢喜,厚礼相待,请至金飚门宫内配制丹药。

blob.png

还命兵部尚书崔敦礼率一批人马,协助古印度方士炼丹。经过近一年的炼制,到贞观二十三年 (公元 649年)春,丹药终于出炉,崔敦礼等赶紧捧送入宫,正在病中的唐太宗见到盼望已久的古印度方士炼出的仙丹,如获至宝,按照那罗迩娑婆寐的嘱咐,依法服食。然而,唐太宗万万没有想到,长生药竟成了催命药,他在三月吃下丹药,身体顿觉不适,病情大为加剧,竟导致“暴疾”,没过两个月就死去了,享年只有 52 岁。

  太宗服丹中毒以致暴亡之事,唐朝的大臣及后代史学家都多次提到。据《旧唐书·郝处俊传》载,唐高宗时,有东台侍郎郝处俊谏阻高宗不要服食胡僧炼成的“长年药”,说:“昔贞观末年,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寐依其本国旧方,合长生药,胡人有异数,征求灵草秘石,历年而成,先帝服之,竞无异效,大渐之际,名医莫知所为。”

blob.png

所谓长生药,不论是中国道家术士制造的,还是外国“胡人”的,均属骗人的把戏。假若唐太宗不吃古印度方士炼制的“金石秘剂”,还可能多活几年。然而服食之后,病情急剧恶化,名医也束手无策,以致提前结束了唐太宗的生命。《旧唐书·宪宗本纪》也载,唐宪宗时的朝中重臣李藩也曾说:“文皇帝(即唐太宗)服胡僧长生药,遂致暴疾不救”。从中可知中毒之深、药性之烈。

按照中国的传统王法,致使君王丧命者是一定要杀头的。但是,那个曾夺去唐太宗性命的古印度方士不仅没有被杀,而且还“放还本国”了。新继位的唐高宗担心,若是把古印度的方士杀了,会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,使唐太宗吃丹药的事传出去,让天下人笑话,于是大事化小,把这个方士打发走了事。唐太宗的一生,其前期对神仙方术一直抱有否定的态度,后期对仙方丹药又是那样地走火人魔,以至于死在古印度方士的手下,这实在是富有戏剧性的历史典故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» 对神仙长生是嗤之以鼻的唐太宗,最后为何会被“长生药”毒死?